他们是“国家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3-11 09:41:39   作者: 新华社
3月5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

这里面

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请看这一集《国家相册》微纪录片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上海孤儿院爆满

孩子口粮成了问题

中央主管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

向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求助

希望调拨一些奶粉

 

乌兰夫说

送奶粉不成问题

但能维持多久?

最好的办法是

把孩子送到内蒙古草原

送给牧民抚养

在周恩来总理和乌兰夫的安排下

3000多名孤儿被分批送往内蒙古

草原上的额吉(蒙语,意为“妈妈”)

向远方的孩子张开怀抱

第一批送到内蒙古的孩子

很快都被领走了

牧民把国家的孩子接回家

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

 

身体不好的孩子到了草原

先在育婴院休养 

19岁的蒙古族姑娘都贵玛

被招进了临时建起来的育婴院

负责照看28个孩子

喂奶哄睡、唱歌说话……

年轻的都贵玛没当过母亲

但这位草原的女儿

用温柔的爱和宽广的胸怀

给了孤儿们第一个家

 

28个孩子

每养大一个

就被领养家庭接走一个

都贵玛经历了28次痛苦离别

但她说

抚育国家的孩子是我的荣光

在镶黄旗哈音哈尔瓦公社福利院

有6个孩子成了另类

他们最大的7岁

最小的3岁

他们用逃跑和捣蛋来对抗收养

直到一位“红脸阿姨”出现

“红脸阿姨”叫张凤仙

她每天都会来看望孩子

给他们洗衣服、洗脸、梳头

最后

张凤仙决定

把6个孩子一起领回家

 

家里一下子

多了6张嗷嗷待哺的小嘴

为了养活这些孩子

张凤仙日夜操劳

 

孩子们回忆

妈妈打过他们一次

那次

4个男孩用水槽作船

在湖上划得忘了时间

张凤仙疯了一样到处找

找到之后

她流着眼泪把孩子们打了一顿

“你们淹死了怎么办?!

你们淹死了怎么办?!”

日子再艰难

有爱照亮童年

6个孩子茁壮成长

两个孩子考上大学

两个孩子当了兵

其他孩子也都吃上了“公家饭”

 

这些孩子是“国家的孩子”

内蒙古人都知道

一定得照顾好

他们把自己的亲生孩子留在家里放牧

领养的孩子反而更精心培养

因为“国家”二字

代表更大的责任

更宽广的爱

“国家的孩子”通嘎拉嘎记得

母亲为了照顾她

辞掉了工作

 

“国家的孩子”丹达噶说

家里日子再难

母亲还是千方百计把他送出去当兵

 

“国家的孩子”娜仁花说

草原的路有多长

母亲的恩德就有多长

 

内蒙古镶黄旗草原上

有一块独特的墓碑

蒙古族没有立碑的习惯

这是张凤仙去世后

6个孩子按汉族传统给她立起一块碑

 

碑上写着:母亲,张凤仙

一位母亲收养一个孤儿

是善良

一片草原养育3000名孤儿

是一个民族的博爱

 

2002年12月2日

10多名中年男女

回到原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寻根

这是他们离开上海40年后

第一次回到这里

 

巴特尔参加了这次“寻根之旅”

看了看上海

他又回去了

他说

自己的心在草原

 

成群大雁飞向四面八方

国家的孩子遥望北疆

万水千山隔离不断对您的思念

风中的额吉

您是孩儿一生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