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
发布时间:2018-08-30 10:13:03   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
\
近期,浙江省淳安县纪委监委开展“清廉淳安”建设大调研活动,到基层一线进村入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意见建议。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临岐镇走访老党员。毛勇锋 摄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原意是指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风格。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这一古老命题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拓展、深化、丰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解释,以承认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第一性为前提,同时又要求正确发挥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即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其中的客观规律,以便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邓小平同志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成败得失,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张,丰富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他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也始终体现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品格。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实事求是永不过时

 

历史方位不一样,提出的奋斗目标往往不一样。科学判定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是推进中国科学发展的逻辑前提。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正在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这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我们解放思想,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阶段任务。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历史性重大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为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本身就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典范,它深刻标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同时,报告也清醒指出,虽然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生历史性影响,但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发展依然是中国第一要务;虽然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中国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发相对薄弱,因此,人才依然是中国第一资源;虽然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但是创新依然是中国第一动力。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依然要坚持实事求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因此,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永不过时,必须长期坚持。

 

在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有利于全面辩证地看待中国和世界、成就和问题、机遇和挑战,有利于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丰富内涵、核心要义,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利于激发全党全社会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有利于正确把握根本性变革的重要特征,充分认识根本性变革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远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相统一,争做实干兴邦的时代标兵

 

坚持实事求是,需要立足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实践高度,进行与时俱进的理解与阐释。

 

当代中国发展不是“自然发展”和“自发发展”,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规划的“自觉发展”过程,而“自觉发展”过程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而言,要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持和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方法支撑。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要求是搞清楚“实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不管是什么时代,这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工作和基本要求。

 

在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要与解放思想有机统一。二者有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尤其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而且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解放思想主要是从破的角度来讲,而实事求是则是从立的方面来说,二者统一在与时俱进的活的灵魂之中。坚持实事求是,要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机统一起来,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结出的思想果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一原则,要求我们立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立足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些基本国情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统揽“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犹如船行大海。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为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动改革,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需要涉险滩、跨难关。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只有实干才能求进,才能不断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向好发展。在新时代,要做一名合格干部、得到群众认可,就要把实事求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自我革命、自我突破、自我创新,大胆地立足岗位争做实干兴邦的时代标兵。



培育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工作作风,建功伟大时代
 

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全党同志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研究现实问题,分析事物的普遍规律和内在联系,坚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把握客观规律性,在认识规律、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而认识规律,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只有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滋养,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坚持实事求是。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实事”进行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就难在客观实际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难就难在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不容易把握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必须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必须脑袋向上、眼睛向下,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到“实事”,进而把握“实事”中蕴藏的规律。

 

——坚持党性原则,党员干部要努力培育“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坚强的党性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保证。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讲实情、不讲假话;才能敢于担当,不随波逐流、不见风使舵。

 

在各项具体事业中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

 

其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推进到“强国时代”。

 

最后,要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把实事求是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把心思和精力用到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用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使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总之,实事求是要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在“求是”上追求真理,在“求实”上担当作为,真正做到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张艳涛 作者系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